- 曲艳东;张迪迪;李正鹏;秦彦帅;
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钢梁钢柱节点的动力学性能,对有效预防整体结构的连续性倒塌具有重要意义。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ASYS/LS-DYNA对爆炸荷载作用下的钢梁进行数值模拟,并与Amr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和所用材料参数的合理性;然后研究采用不同连接方式(狗骨式连接和端板螺栓式连接)对钢框架梁、柱节点抗爆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端板螺栓式连接相比,在相同爆炸荷载作用下,狗骨式连接时节点的最大应力较小,梁跨中节点的最大挠度最大。由于狗骨式连接在梁的上、下翼缘处进行了一定的削弱处理,使得较长的梁段能同时进入塑性阶段,可有效保护节点。在相同爆炸荷载作用下,端板螺栓式连接时,节点的承载能力和抗塑性变形能力要优于狗骨式连接。
2019年06期 v.25;No.11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何理;张微;钟冬望;吴拓;夏志杰;李鹏;李腾飞;
埋地管道爆破动力响应特性是城市管道抗震优化设计的依据。设计并开展城市地铁隧道爆破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动力响应的相似模型试验,监测埋地管道应变、加速度及地表振动速度值,解析地铁隧道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衰减机制及其对邻近埋地管道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量纲分析理论的振动速度预测模型用于隧道爆破时地表PPV预测切实可行;相同爆破荷载作用下,埋地钢管加速度峰值是PVC管的1.5~1.8倍;隧道"空洞效应"导致埋地管道在成洞区一侧的加速度响应更为剧烈;埋地PVC管在各测点处环向应变大于轴向应变,且大于钢管应变值,试验得到可有效监测埋地钢管和PVC管应变响应的最大临界比例距离分别为117 m/kg和263 m/kg。
2019年06期 v.25;No.112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苏浩祥;汪泉;刘上豪;李志敏;常伟达;
为了研究混入煤粉的铵油炸药的相容性以及煤粉与铵油炸药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铵油炸药、混入煤粉的铵油炸药、硝酸铵和混入煤粉的硝酸铵的热分解特性。用Kissinger方程求解了铵油炸药和混入煤粉的铵油炸药的表观活化能(E_a),考察了煤粉与铵油炸药的化学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常压氮气氛围的环境中,铵油炸药和硝酸铵的DSC曲线中的热分解均为吸热峰;当煤粉和硝酸铵混合后,煤粉与硝酸铵会在硝酸铵的热分解温度之前发生化学反应,随着煤粉含量的提高,硝酸铵的热分解逐渐转变为放热峰,说明煤粉能极大地降低硝酸铵的热稳定性;使用DSC法研究混入煤粉的铵油炸药相容性等级为4级,煤粉与铵油炸药的相容性差。
2019年06期 v.25;No.112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家松;
随着城市对爆破振动效应的关注程度以及拟定控制标准越来越高的趋势,提升有效的城市爆破工程的降振措施是极为重要的。而隧道掏槽产生最大振动的概率极大,特别是斜孔掏槽。对浅埋隧道而言,即使用先进的数码电子雷管技术,从波的相位差出发,让振动波的峰谷抵消也是十分困难的,只能实现一定程度的错峰降振,相比常规控制爆破,振速下降50%~60%。于是基于普遍采用复式掏槽研究成果,使用正三角形掏槽方法,通过差分掏槽深度、等份装药与延时错峰来实现降振。以青岛地铁8#线海底隧道陆域段的工程实践为例,在进尺1.5 m的条件下,使用正三角形掏槽和非电毫秒雷管,错峰降振效果十分显著,振速最大下降75%,平均振幅在50%以上,既保障了密集建筑的安全,又避免了信访事件发生。
2019年06期 v.25;No.112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迅;
为了解决隧道工程中的超、欠挖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爆破参数优化试验,采用固、水、气三相不耦合装药结构,将隧道半孔残留率从优化前的50%~60%提高到优化后的9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比传统的耦合装药和轴向空气不耦合装药技术爆破增效作用明显。同时给出了掏槽孔最佳的装药结构:固、水、气轴向不耦合系数在1.5~2.33之间,周边孔采用空气介质,偏心不耦合系数为2。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2019年06期 v.25;No.112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杨超;
露天矿台阶深孔爆破大块率高是露天矿山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白马铁矿采场西帮断层角砾岩和下盘伟晶辉长岩等部位爆破大块率高的情况尤其突出。为此,结合白马铁矿近几年爆破开采情况和地质条件,详细地阐述了大块产生的位置以及采场难爆区域的状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实际条件,从起爆网路,炮孔布置,装药结构,优化难爆部位孔网参数、创造有利爆破条件以及施工与管理等方面,总结出有效降低白马铁矿露天台阶深孔爆破大块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019年06期 v.25;No.112 32-3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 ] - 陈宏涛;程贵海;蒙海霖;曾朝伟;李昂昂;朱栋梁;
为了对广西某电站水利枢纽改、扩建爆破施工效果进行优化,控制及减弱爆破振动有害效应对周边民房及运行电站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对最大单段药量、排间延时时间、炮孔密集系数和起爆药包位置4个因素进行研究,以爆破振动峰值速度大小作为评判指标,利用现场试验结果作极差分析和显著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单段药量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排间延时时间,接着为起爆药包位置,影响最小的是炮孔密集系数。试验最终确定了降振效率最优的爆破参数,使爆破振动峰值速度相比于试验前降低了25.87%。
2019年06期 v.25;No.112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卜天宇;周海文;孙中富;
针对隧道爆破在初次应用数码电子雷管过程中,频发雷管爆炸而药卷残留炸药未爆的现象,通过对雷管尺寸、延时时间、人员以及环境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雷管长度和延时时间为关键因素,于是提出采用起爆药包雷管居中、减小孔间延时、孔底反向起爆、密实连续装药等方法,促进爆轰产生和稳定传递,有效控制了药卷出现残药的情况。其对于使用同类型雷管的小直径药卷爆破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2019年06期 v.25;No.112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潘先峰;于魏清;夏光;杨宗玲;
为了让爆破企业充分了解本公司自主研发的铵油炸药现场混装车的性能和作用,详细介绍了铵油炸药现场混装车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组成系统、安全附件等,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铵油炸药现场混装车的突出特点是全电脑控制,单人即可完成装药作业。整车技术性能和本质安全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在多家企业应用。该车的成功研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现场混装技术的发展水平。
2019年06期 v.25;No.112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欧玉峰;陈培义;李友军;张远韬;
针对大片区孤石爆破常伴的爆破面积大、炮孔浅且分散、一次起爆炮孔数目多、整体起爆难以把控等难点,介绍了一种导爆管雷管孔外接力控制起爆技术,通过合理选择起爆延时时间、孔外接力控制起爆网路、网路连接及其防护的方法,克服了难题。工程实践应用证明,这种起爆技术安全可靠,既可满足爆破振动的安全要求,又能使起爆的炮孔数不受限制,满足实际爆破规模的需要,而且操作简单,运用灵活,应用前景广阔。
2019年06期 v.25;No.112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付军;刘庆;郝亚飞;周桂松;保天才;
针对露天矿山爆破作业区域监控方式单一、人工投入大的问题,提出采用无线红外监控系统,来实现信息化远程监控。无线红外监控系统主要是由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和无线红外对射光墙技术构建的无线红外光墙报警系统,为了证明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在分析了无线红外光墙报警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优势之后,阐述了以攀枝花白马铁矿为工程背景,进行相应工程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无线红外监控系统可安全高效地实现爆破作业区域无人化监管,对大规模矿山爆破现场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9年06期 v.25;No.112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洋;谢全民;梅比;贾永胜;姚颖康;
为了探索数字爆破测振系统在工程爆破危害效应实时监测中的应用效果,以汉口滨江商务区拆除爆破19栋群楼的工程为例,按照公安主管部门在审批拆除爆破方案时的要求,该工程必须采用控制爆破的方法,同时加强拆除爆破产生危害效应的实时监测。为此,本次群楼拆除爆破采用的是广州中爆数字公司研发的远程测振系统,对群楼拆除爆破过程中产生的爆破振动及塌落振动进行了全程、在线监测。通过远程测振系统,能够实现爆破测振数据的自动记录、远程传输和精细处理,进而推动爆破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作为爆破安全监管的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可对拆除爆破危害效应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可有效提升公安主管部门对复杂环境下爆破工程项目作业安全的远程监管能力。应用结果表明,远程测振系统可对爆破振动进行实时有效监测。
2019年06期 v.25;No.112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晶晶;张兵兵;蓝宇;韩振;张岗涛;方翔;
针对民采空区可参考资料不全、处理难度大的情况,以大宝山露天矿709平台高陡边坡下的民采空区为背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钻探手段探测并分析了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相关参数,确定了其基本状况。由于现场打钻较为困难,综合采用切割孔、加密孔及辅助自由面的形式,并对边坡下的采空区采用爆破振动效应及挤压作用处理,通过爆破参数的调整及起爆网路的优化,成功消除了民采空区的安全隐患,为民采空区的治理提供了思路。
2019年06期 v.25;No.112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