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北京;石嘉煜;
为探索子弹(撞击杆)构型对霍普金森杆入射波形状的影响,基于LS-DYNA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不同构型的子弹模型进行冲击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子弹长度、形状和材质的改变,会造成入射波的改变,其主要从脉冲形状、持续时间、应力波峰值、应力波上升下降的快慢等方面体现;长度较大的钢、铝子弹能够满足软材料冲击应力平衡的条件;尼龙子弹的整体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较短,波形较窄,能够满足应力-应变相应线性度较高材料冲击的实验条件。模拟结果对霍普金斯杆实验时子弹的选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23年04期 v.29;No.13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志航;白二雷;潘璐;黄河;聂良学;
采用Φ100 mm SHPB试验装置对纳米碳纤维(CNFs)体积掺量为0、0.1%、0.2%、0.3%、0.5%的纳米碳纤维增强混凝土(CNFRC)进行了动态劈拉试验,分析了CNFRC动态劈拉破坏的能耗规律,并与碳纤维(CFs)体积掺量为0.3%的碳纤维增强混凝土(CFRC)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态劈拉破坏过程中,随着入射能平均变化率的增大,混凝土的应变率不断增大。采用二次多项式能较好地拟合应变率随入射能平均变化率的变化规律。CNFs可“加固”混凝土内部结构,从而使得CNFRC的应变率较普通混凝土小。CNFRC的吸收能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和入射能平均变化率效应。在分析混凝土内部能量耗散时,建议采用入射能平均变化率作为自变量。CNFs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吸能特性和强度。入射能平均变化率相同时,随着CNFs掺量的增大,CNFRC的吸收能和动态劈拉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CNFs掺量为0.3%时,CNFRC的吸收能和动态劈拉强度均最大。入射能平均变化率相同时,CNFs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效果较CFs差,对混凝土吸能特性的提高效果接近CFs。
2023年04期 v.29;No.134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想;李启月;曾海登;赵明生;
孔壁压力是分析爆炸载荷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对围岩损伤破坏的重要参数,针对隧道周边孔理论装药结构为同心不耦合装药,而实际装药结构为偏心不耦合装药的问题,采用模型试验方法,研究偏心与同心不耦合装药结构爆炸非装药段的孔壁压力。结果表明:偏心装药非装药段测距在0.2 m内的同截面,上孔壁峰值压力大于下孔壁;超过0.2 m时,炮孔同截面孔壁峰值压力近似相等。测距在0.2 m内时,偏心装药非装药段上孔壁峰值压力较同心装药大,偏心装药下孔壁峰值压力较同心装药小;测距大于0.2 m时,同心装药非装药段孔壁峰值压力均大于偏心装药。偏心装药非装药段上孔壁峰值压力随测距衰减最快,下孔壁次之,同心装药孔壁峰值压力衰减最慢。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设计装药结构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29;No.134 18-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景龙;郭连军;王军祥;王雪松;邓丁;
为研究循环冲击荷载下红砂岩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和能耗特性,利用带有围压装置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和核磁共振仪,对红砂岩试件进行不同冲击气压(0.6、0.7、0.8、0.9 MPa)和围压(1、2 MPa)条件下的循环冲击试验,对冲击后岩石孔隙度、T_2谱曲线、核磁共振成像及能耗规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种新的损伤度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红砂岩孔隙度随循环冲击次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前几次冲击孔隙度变化速率较缓,当冲击损伤累积到一定范围,岩石损伤加剧,表现为孔隙度增长幅度迅速增加;随着循环冲击次数的增加,T_2谱曲线起止点向两端移动,新孔隙不断萌生,不同尺度孔隙相互转化,孔隙尺寸和数量明显增长,中型孔隙对孔隙度增长起重要作用;MRI成像显示,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中心区域明亮斑点由小而分散向大而聚集转变,伴随有明亮条纹出现;提出一种损伤度定义新方法,明确了未损伤和完全损伤2种极端状态;红砂岩累积损伤度与累积比能量吸收值呈指数增长关系,能时密度随冲击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此外,能时密度与损伤度变化值呈正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岩石破碎及岩体安全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29;No.134 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7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茂晨;路世伟;周传波;孙金山;
为了研究爆破地震波在上土下岩地层中传播的曲率对地表振动的影响,选取爆破地震波中的柱面SH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弹性地震波理论与积分变换方法,建立了单层、多层层状地层的刚度矩阵和动力平衡方程。并以武汉宝通寺地铁站爆破开挖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地表速度与土岩地层界面速度的比值(|v_0/v_1|)与土层厚度和震源深度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土下岩地层中,当入射波频率大于30 Hz时,土层对距震距200 m处的地表振动速度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土层越厚,土层的放大效应越小;而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土层呈现出过滤高频波的作用;随着震源深度增加,土层的放大效应逐渐减小;当震源深度在10~15 m时,可把柱面SH波简化为平面波作用。
2023年04期 v.29;No.134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7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钟立辉;蒋志明;于永纯;张庆彬;周阳威;刘广林;
为研究孔底空气间隔装药增强破碎作用,基于激波管原理以及应力波在不同介质的反射与透射理论,对孔底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对应5个反射与透射面上应力波的传播作用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连续装药结构以及不同空气层比例的孔底空气间隔装药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以孔底岩石能够出现明显的多个加载卸载过程以及岩体损伤范围能够覆盖整个空气间隔段作为判断依据,孔底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的最佳空气层比例为20%~30%。对不同空气层比例的现场钢管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空气层比例为20%~30%的孔底空气间隔装药结构爆破效果最佳,出现明显钢管鼓包现象、爆后钢管残留率小、0~20 cm深度的岩体爆破损伤最大。
2023年04期 v.29;No.134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迪;吴立辉;顾云;李飞;李洪伟;
为研究平行于炮孔的软弱夹层对岩石爆破裂纹扩展的影响,通过制作含不同软弱夹层的水泥砂浆试块进行爆破模拟试验,并用高速摄影仪对试块爆破裂纹扩展过程进行观测。同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含不同软弱夹层试块的爆破裂纹扩展起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软弱夹层强度的降低,软弱夹层侧爆炸反射应力波强度逐渐增加、透射应力波强度逐渐降低,这使得软弱夹层侧裂纹扩展速度逐渐增加、裂纹扩展也越充分。同时,随着软弱夹层强度的降低,爆炸应力波在软弱夹层侧的衰减速度逐渐加快。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表明数值模拟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3年04期 v.29;No.134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8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一帆;王梅;王晨龙;袁强;
为研究地应力下的节理岩体爆破损伤演化机理,采用LS-DYNA软件建立节理岩体数值模型,讨论不同节理长度l对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影响,并分析地应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岩体中的节理会阻隔应力波的传播,竖向节理尖端会在爆炸作用下起裂,翼裂纹长度随竖向节理长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这是临界起裂应力减小和应力波衰减共同作用导致的。竖向节理面后侧的水平节理的起裂主要是应力波的绕射作用造成的,并且其翼裂纹的长度随竖向节理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地应力所产生的环向压应力是抑制爆生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在各向异性地应力下裂纹主要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节理尖端翼裂纹的萌生和发展会受到地应力的抑制作用,且裂纹长度随着地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在高地应力条件下节理尖端未出现起裂现象。
2023年04期 v.29;No.134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