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永胜;司剑峰;韩传伟;黄小武;王洪刚;钱坤;黄炳林;
邻近既有隧道的爆破工程施工会对隧道的安全稳定性产生影响,结合走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鄂州机场配套项目)中2#山土石方爆破工程,采用LS-DYNA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邻近开挖区域的既有城际铁路隧道振动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断面与爆源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峰值爆破振动速度的关键因素,同时隧道口在边界效应影响下对爆破扰动更为敏感,且在同一断面下隧道顶部和侧方振动速度要高于底部区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结合爆破参数优化和爆破振动监测等手段重点关注距离爆源最近断面拱顶、拱腰和隧道出口处的影响。
2023年03期 v.29;No.133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陶明;郭陈响;赵瑞;
为了解决工程现场中动态扰动对巷道围岩稳定性造成影响的问题,揭示动力扰动对地下结构破坏的理论机理,基于波函数展开法,求解了无初始应力状态下圆形巷道周边的动态应力分布。并通过LS-DYNA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弹性巷道围岩中初始应力对动态应力集中的影响。在垂直方向应力为30 MPa和孔洞轴向方向应力为10 MPa条件下,分别取不同侧压系数,得到在无初始应力状态下和有初始应力状态下的圆形巷道周边的动态应力集中因子(DSCF)以及动态应力放大系数(DSAF)的分布。研究表明初始应力对圆形巷道动态响应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一个动态的应力平衡过程;初始应力状态下,DSCF的分布与无初始应力分布大致相同,在侧压系数为1时,孔边的最大DSCF较无初始应力状态下的增大了0.3左右;在初始应力状态下,孔边的应力变化会出现不规律的波动,在动载应力下降段,孔边将出现主应力的偏转和应力释放,导致急剧的应力变化;孔洞周边围岩的DSAF随侧压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2023年03期 v.29;No.133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陈代果;马宏昊;沈兆武;胡俊华;姚勇;邓勇军;
为了研究T型梁桥在桥面中心非接触爆炸载荷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及动态响应,开展了非接触爆炸作用下的1∶10的缩尺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桥梁内部破坏情况以及桥梁破坏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非接触爆炸作用下,T型桥梁主要表现为爆心下方局部破坏模式,其中桥面板的破坏区域较小,横隔板以及腹板的底部破坏范围较大,整体破坏呈现为圆锥形的破坏区域。
2023年03期 v.29;No.133 17-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刘少坤;李清;黄晨;
为研究高温作用后硅质砂岩的动态力学性能,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系统对硅质砂岩在常温(25℃)以及200、400、600、800℃进行动态冲击压缩实验,研究硅质砂岩经不同高温冷却后的动态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高温后硅质砂岩在动态冲击作用下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与应变率之间呈正相关线性关系;200℃时对峰值应力有加强作用,后随温度的升高对峰值应力有削弱作用,800℃时削弱最明显;200℃时对峰值应变有削弱作用,后随温度的升高对峰值应变增强作用明显;在200~400℃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不大,后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
2023年03期 v.29;No.133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王月华;冒刘燕;
为了研究热处理对花岗闪长岩静、动态抗拉强度的影响,首先对加工好的花岗闪长岩试样进行了额定温度为25~800℃的热处理,同时采用工业CT系统对热处理后的圆盘试样进行了扫描和三维图像重构,然后采用分离式的霍普金森压杆(SHPB)和电液伺服液压系统对比测试了热处理后花岗闪长岩的静、动态抗拉强度,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静态拉伸破坏后的试样的断面形貌特征进行了扫描,探讨了高温对花岗闪长岩微观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热处理会显著劣化花岗闪长岩的物理和静、动态抗拉性能,花岗闪长岩的质量、密度、纵波波速和静、动态抗拉强度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而不断下降,体积和孔隙率则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不断增加,在400~600℃之间存在花岗闪长岩热损伤的临界温度,超过此临界温度后,试样内部沿晶裂纹和孔隙会大量增加,物理、力学性质的劣化加速。
2023年03期 v.29;No.133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吴仁慈;汪海波;高朋飞;王鑫;张文明;
为探究不耦合装药下炮孔内不同含水量对爆破的影响,选取不耦合系数为1.27,利用ANSYS/LS-DYNA软件,在装药相同的情况下建立6种不同含水量的三维单孔爆破模型。通过应力云图和模拟数据对含有不同含水量的水作为不耦合介质进行分析比较,从而确定最佳含水以优化富水环境下爆破参数和效果。结果表明:炮孔含水量为15%的时候,爆破后的应力分布和能量传递效果较好,并且含水的部位明显比空气部位具有更好能量传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富水环境下的露天矿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3期 v.29;No.133 39-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秦梨;邓涛;张成良;廖元欢;周成;
为研究胶结充填体在冲击载荷下峰后破坏特征及损伤演化规律,通过对灰砂比为1∶4,1∶6,1∶8和1∶10的充填体试件进行单轴冲击试验,探索充填体在冲击荷载下的力学特性。基于weibull分布统计损伤理论,引入裂纹闭合系数(h),构建了Weibull分布的裂纹闭合效应的充填体损伤本构模型,结合试验曲线分析充填体的损伤演化规律,并分别探讨了Weibull参数的物理意义。研究表明:不同灰砂比的损伤发展趋势均呈倾斜拉伸的“S”型,在峰后阶段,同等应变条件下,高配比试样损伤变量值大于低配比试样损伤变量值,表明在一定承载范围内,低配比的充填体反而能更好地发挥峰后承载能力。当h=0.98时,由损伤本构模型得到的理论预测曲线与试验曲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且损伤演化方程也能很好地反映充填体损伤破裂的全过程。
2023年03期 v.29;No.133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陈一曦;钟明寿;刘影;谢兴博;张宇鹏;
为了研究孔内分段延时起爆技术中延时时间对掏槽抛掷效果以及对岩石毁伤作用的影响,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平台内运用SPH-FEM耦合法建立孔内分段延时爆破的三维数据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了在掏槽爆破过程中的孔内分段延时起爆下爆破产物抛掷过程,耦合效果以及掏槽演化效果,观察了爆破岩体所受到的破坏及其特征。掏槽爆破模型结果表明:在平行掏槽孔内进行分段装药时,单段药柱承载的预爆岩体减少,前端装药可为后端装药提供新的自由面,减小了掏槽爆破中岩石的挟制作用。在延时起爆时,前端装药抛掷岩石的主体脱离预爆岩体的时间约为12 ms。后端装药的延时起爆相较多段装药同时起爆显著降低了外层岩体的最大抛掷速度,有效减小了抛掷距离。
2023年03期 v.29;No.133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5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朱宇;王猛;费广磊;何志杰;李冉;陈刚;
为了研究采用单开孔装药结构下爆炸分离钛合金板的过程,基于物质点法建立了钛合金爆炸分离的数值模型,利用Petri网进行建模分析,通过Fortran程序语言自编物质点程序对爆炸分离过程进行了仿真,将程序计算结果与现有商用软件AUTODYN以及真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不同时刻下钛合金板应力分布状况,分析了板材断裂过程。通过运用Mises屈服准则进行断裂判定,并对比了模拟与试验的板材损伤程度。结果表明:物质点法适用于爆炸分离试验,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采用单孔14 mm炮孔直径进行爆炸分离时,钛合金板能被完全分离,且板材两侧损伤较大。
2023年03期 v.29;No.133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